新东方增强版2015年6月GMAT机经(阅读精选14)
2015-05-28 11:17
来源:新东方北京学校
作者:赵洪波
2015年5月14日完成了最新一次GMAT换库(点击查看GMAT换库时间整理),而你还在为网上流传的混乱不堪的GMAT机经而苦恼?在此,新东方北京学校GMAT阅读名师赵洪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新东方加强版2015年5月GMAT机经(阅读精编),供考生们参考使用,希望对各位备考能有帮助。
显微镜
【段落大意】:
第一段:
原来的光学显微镜因为光波的某限制,无法看清某些东西。现在流行的几乎所有的显微镜,都有一个缺点:好像是通过镜片什么的来对焦,会有折射衍射之类的。某个科学家,很早之前提出了一个方法来观察测量精密的atom之类的,但是一直无法实现,因为not until recently,有人发明了一种新的光学显微镜,理论上可以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因为当时工艺受限(精确性),直到现在才能生产出这样的显微镜,才发现了能够达到那么高精度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说你可以让他只膨胀或者缩小1微微米那种,这样材料做出来的显微镜精度高)(有题)。
第二段:
说这个新型显微镜“XXX tunnelling microscope”的工作原理,这个显微镜就是通过control(大概就是支架)来控制一个probe,由于这种材料能够精密控制大小,这样能够让那个probe尽可能的贴近标本的表面,但是不接触。这样足够近的情况下,两边如果有电压,就会产生一个"tunnel",实际就是两者的gap中产生电流了。(有题问tunnel是什么,就是the nature of currents between probe and specimen)这个电流的强度,是由probe和标本中物质粒子的距离决定的,probe会在整个标本上移动,当他经过一堆atom上时,电流就强,当他经过atom之间的相对空白的地方(想象两颗石子中间的空当),电流就弱,所以根据电流大小就可以知道这个标本的表面的形状。
然后又讲了一个反馈机制,就是反过来,如果电流强,probe就上移,如果弱,就下移,说白了就是始终跟标本保持一个距离,这样根据probe的移动,就可以画出标本表面的三位立体图来(类似于现在航拍三维地型)。
【问题】
Q1: tunnel指的是什么?
Q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该仪器运作的过程之一?
Q3: 为什么第一段的科学家当初没有发明这个仪器?
想让6月GMAT机经来得更猛烈些?请戳>>2015年6月GMAT机经汇总
限时特惠霸气点题,报名新东方GMAT点题班只需100元!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新东方网GMAT频道,同时也可关注我们的微信平台(微信号:newgmat)
(微信号:newgmat)
(编辑:马荟)

新东方网GMAT官方微信:新GMAT满分备考 (微信号:newgmat)
这里有大家关心的GMAT考试信息、备考技巧、留学资讯,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新东方独家消息,是考G之路上的必备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