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过700分是很多同学的“小目标”,但考试的难度是有目共睹,而且英语水平高并不意味着一定可以考取高分。
对于英语接近母语水平的Alex来说,GMAT也并不简单,他用了4次才考出了满意的710分。从一开始不见提升,到最后拿下710高分,他都经历了什么?在职备考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
脱产备考,4次冲分
和有的同学不一样,我是毕业后备考GMAT的。我曾在硅谷的科技风投基金担任基金经理,之后加入 AI+Healthcare Startup,同时在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孵化器兼职Innovation Advisor,也是UCI Master of Innovation&Entreprenuership 专业的硕士生导师。考GMAT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家复习,相当于半脱产。
报名GMAT考试是因为希望换成商科专业,为我以后的科技风投工作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接触资源。我的目标院校包括UCB Haas, MIT Sloan, Stanford GSB, Harvard, CMU Tepper, Yale,Cambridge Judge, Oxford Said等。
我一共考了4次GMAT,前两次的成绩分别是550、560。在毫无头绪,不见进展的时候,我报名了新东方在线GMAT一对一课程,短时间内老师们帮我找对方法,突破了难关。经过一对一老师辅导之后第一次上了640,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最后一次冲到了710分,基本达到我的预期要求,但还准备再考一次online冲分。
(Alex的成绩单)
轻视GMAT,两次考试滑铁卢
第一次考试前,我真是信心满满,简单看了看备考经验就直接去考了。结果发现整个verbal部分完全崩溃,出分之后整个人都傻了,数学的分数也不忍直视。
第二次考试,我草草地把逻辑、句子改错和数学看了两遍,OG做了一次,就再一次信心满满的去考试了,感觉这次应该问题不大。结果分数出来的时候整个人又懵了,仅比第一次高10分。这时我才开始真正“眉头一皱”,发现GMAT这个考试并不简单,自适应题库+考后马上出分简直是心态杀手。
于是,我开始认真把OG重新梳理,发现GMAT考试的灵活度真的很高,并且考试成绩跟英语水平的关系确实不大,并不是看懂题就是能做出来的。
1对1诊断击中要点,三战提升80分
第三次备考时,我报了新东方在线徐宸老师的1对1体验课,徐宸老师认真地对我进行了诊断,认为我的最大问题不是题量,而是对题目分析后的仔细分类,尤其是句子改错。
他的建议是:多看对的句子来理解为什么一个句子对,而不是做更多的题。同时又让我训练了GMAT Verbal的核心:阅读长难句的能力。我觉得这个学习方式让我的句子改错有了质的改变,准确率也一下子就上去了!
我还在新东方在线其余的课程讨论群里仔细思考和回答别的同学的错误题目,从第三方的角度来印证一道题为什么对、为什么错。
在两个月不是那么仔细的复习之后 ,我又迎来了第三次考试,这次提高了80分,640这个分数对我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因为这印证了我的学习方法和方式是正确的,但一考试就暴露了我的有效学习时间远远不够。
改变思路专攻弱项,冲刺710
最后一次备考,除了全面准备,拿出更多时间学习,还针对弱项报名了新东方在线刘晋升老师的1对1数学课程进行补习。
原本我的习惯是题海战术,认为有了足够的题量就能有足够的感觉。但是刘晋升老师反其道而行之,限制我每天做题的数量,让我每天专注在20道题上,还需要整理每天错题和草稿,发到1对1群里进行及时分析和解答。
刘晋升老师给了很多关键性的建议:
1、考试规划:我原本计划接连报名3场考试,把今年的5次考试机会都充分利用。刘老师说没有必要,好好复习一个半月,毕功于一役就好。
2、高分技巧:应该在每个section的前半部分多花一些时间保证准确率,这样才能保证不掉库,才有高分的可能。
3、模考训练:之前因为考试时间规划问题,每次考试都有没来及做完的题目。刘老师强调一定要认识到模考的重要性。
4、考前助力:考前两天我感觉特别不好,预感这次要崩,刘老师就给了我3个锦囊妙计,让我一进考场先在草稿版上写上:
简单题一定验算(保证不掉库)
DS题目一定要通过选项推题目,而不是题目推选项
计算不要失误
经过了老师非常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模考训练,整场考试我都能保持非常专注又十分冷静的状态,并且能合理规划考试时间。最后写作的时候就隐约感觉这次分数会是700上下。
最后亲眼看到710分出分页面的时候,我是非常惊喜的,终于从这个考试解脱了,杀G成功!(才怪!!!还有一次online )
一句话总结各科目备考经验!
在上课过程中,我跟老师学到了很多方法和思路,结合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了一下各个科目的备考经验:
1、阅读:选项才是真正的难点。
因为文章不直接决定难度,但是选项如果很接近的话就会让难度大幅提升,选项一定要对对的和错的选项都进行分析。
另外GMAT阅读并不只是要求对于表面意思的理解,而是更多的对文章的结构、句子的作用和句子的引申含义进行考察。我的经验是:一开始如果阅读语言上有问题的话,先去备考句子改错和逻辑,保证对句子的理解不要出现偏差再来学习阅读。不仅要理解句子的意思,也要同时留意句子在文章的中的作用。
2、句子改错:最难的不是语法上的问题,而是语义上的考察。
当有了足够多的GMAT正确句子的训练之后,就会很自然的觉得有些选项怎么看就觉得怎么对。
首先建议做一套30-50道题目慢慢做找找做题的感觉和理解考察的重点,之后开始系统性的看曼哈顿语法,把曼哈顿语法自己总结成自己的笔记。然后通过刷题对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辨别,把每一道题目很细致的比对每一个选项的差异以理解每道题的考点。冲刺阶段对语言的了解要高于对语法的掌握,建议把OG和PREP的正确句子通读多次,并且对比当时自己的做题思路,同时开始形成自己的做题线路图,比如:有哪些考点?考点会通过哪些词汇进行考察?不同的句式和单词的应用会造成怎样的语义上的偏差?
3、逻辑:最重要的是把握论证核心。
每道题不要做得太快,要很好的梳理每一题的每一句话。首先要掌握每道题目的核心论点,每个论点都是根据论据作为先提条件提出的有问题的论证,之后要能分辨出每句话的作用:这句话的作用是观点,还是事实,还是背景知识。
一开始可以多用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格式来梳理整个逻辑过程,再把每一个选项带入三段论中看看能不能和其他条件有效的加强/削弱这个论点。在大量的这样练习之后其实对于逻辑的题目会有很好的感觉就会有很好的准确率了。
我觉得逻辑题目最本质的就是加强和削弱类型的题目,因为无论是evaluation还是assuption的题目其实本质都是在问哪些条件能更好的加强或削弱论点。如果能很好掌握加强和削弱的方向的话,只要多适应就可以很好地应对其他的题目。
4、数学:掌握little trick后,即使没有思路也有试对的可能性。
数学其实是最折磨我的一个部分。一开始以为问题是基础的数学定理不熟悉,但是后来发现背下来之后还是不会做。我觉得数学对我来说最有用的一个过程不是做题,而是在做题的同时根据做题过程的推论记下了很多GMAT考察的点。
这些little trick的掌握是真正才让我对GMAT数学有了做题的感觉,并且对于一些看似没有思路的题目也能通过不同方法的测试来找到思路。其实每个类型的题目考察的都是固定的四五种方向,这样在考试的时候能保证即使没有思路也有试对的可能性,保持心态的稳定。
总的来说,我觉得GMAT对于我整个状态的调整和商科基础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谢谢新东方在线各位老师的指导和伴随,希望每个考生都能杀G成功,拿到offer雨~